在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其中“坚持人民至上”列为第一位,体现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

一、站稳群众立场,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西方国家的发展思想大多呈现出对物质财富的极大追求,缺乏对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人民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全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探求远离剥削压迫的自由解放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的最高体现,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挥群众力量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所在。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推动历史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指出,“我们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换来的,这里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可见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牺牲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了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命题,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国人民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创造的活力。因此,坚持依靠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华民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