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在厦门》心得体会

  近日,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读书月”活动,下面我结合读书学习,谈一下读《习近平在厦门》的心得体会。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中,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深意、感染他人,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例子、鲜活的故事,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看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这两本书后,对《习近平在厦门》便多了几分期待,每次了解总书记的成长经历,都被他青年时代的胸怀、格局与担当深深吸引,同时也不断激励着自己,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

  一是青年人要做倾心为民的“孺子牛”。青年干部大多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特别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偶尔遇到居民的不理解,便会心生懈怠。我们要带着解决问题的心和求真务实的责任感,用真心去疏通群众心里的堵塞管道,用热情去瓦解筑在群众心里的围墙,与淳朴的群众建立起牢固的感情,倾听他们最真实的诉求,将他们遇到的困难带回去,采取措施帮助解决问题,要将为民服务深入到思想上,落实于行动上。

  二是青年人要做敢于创新的“拓荒牛”。书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任职时,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通过调整岛外行政区划,建设连接岛内外的交通设施,投建岛外城市次中心,设立产业园区等措施,助推厦门经济强劲发展,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格局。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也应当树立格局观,用创新的思路谋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难题,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开辟新途径,从而形成较为突出的新跨越。

  三是青年人要做不怕吃苦的“老黄牛”。习近平总书记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基层的条件是艰苦的,基层干部的任务是繁重的,作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不仅要肯吃苦、敢担当,还要思考怎样吃苦才能“吃”得有收获、“吃”得有价值、“吃”得有成就。只有长期保持吃苦耐劳的作风,才能取得深层次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青年:“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今年是中国农历的牛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青年人更应当发挥“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