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公平与效率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傅才武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主线和衡量标尺。《规划》确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目标,以及由此设立的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体现了“十四五”文化强国战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要求,也是形成“十四五”普惠性、互惠性、公平性和高质量文化发展区域格局的必由路径。

一、以保证“公平”为出发点,构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的支撑体系。《规划》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下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反映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结果,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愈发凸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规划》重点关注的领域。

《规划》确立了从区域布局来补齐区域差异的宏大立意,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要“积极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例如,为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规划》提出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系列安排,包括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口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等。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必须补齐短板。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但从全国范围看,“区域性短板”仍较明显。“十四五”时期,需继续强化对这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规划》提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专项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同时要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一县一策”,以培育“五个认同”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等扶持机制。这种制度设计既充分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又观照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普惠性,体现了推进均衡发展中补欠缺、稳特色、树认同的理念。

二、以提升“效率”为出发点,规划实施提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