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1

2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

“规划、机制、产业、人才四轮驱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3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

强化农林高校在实施千万工程中的使命担当……………………………5

4省政协委员、宝鸡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高晓博:

科学规划引领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机制………………………………7

5汉中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包继强: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9

6.佛坪县委书记李志刚:

坚定不移打好生态牌、建设幸福园……………………………………………11

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陕西省政协“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

协商会发言材料汇编

(陕西日报2024  6  13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 陈玉玲

近年来全省上下以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实施我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省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发展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整体偏低且不均衡人口流失存在乡村空心化问题县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仍需提升。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试点示范,突出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学习运用浙江经验做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和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行使和收益分配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加强土地征收管理完善土地征收多元化补偿方式和保障机制。推行农户融资“整村授信”。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涉农高校在乡村建立科技小院引导“三师入乡”,鼓励推行乡村紧缺人才定向培养模式。

二是坚持分类发展,积极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建设方案遵从县城发展规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县乡村道路联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深化县级统管机制持续提升供水服务以及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推进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

三是坚持产业带动,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学习浙江培育乡村产业做法统筹好现有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布局关系发挥县级统筹资源要素作用明确主攻方向确定首位产业形成“一县一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

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完善县级集配中心和镇级专业市场、村组田头市场功能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营销基地。

四是坚持综合治理, 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瞄准 “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大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进乡村治理模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规划、机制、产业、人才”四轮驱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主席 杨光远

当前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调研发现普遍存在四个薄弱环节一是规划引领不到位,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三是农业产业不够强,四是人才队伍不过硬。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以规划为统领。逐村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出资源、项目和需求清单,科学合理规划实行“一村一策”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案。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推动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坚决避免一刀切、一般齐、一哄而上。

二是建立治护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差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从农村垃圾处理、村庄环境整治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先易后难、逐级推进。建立政府财政拨款、集体投入、社会融资、企业捐赠等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和评估体系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建立严格的农民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吸纳村民意见建议、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评选和美庭院与文明家庭、设立“垃圾兑换超市”等一系列举措把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是精准培育乡村产业。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排村集体建设用地情,有序开展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四荒地”等土地综合整治多措并举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通过出租、入股、共同经营、流转管护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充分盘活各类土地、房产等闲置低效资产。大力扶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重点支持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研学体验、农家乐等业态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保障。重从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退伍军人中培养经营管理人才采取走出去学先进、走下去察实情等方式加强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选、培、考”机制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支持县域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快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发展和满足乡村建设需

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启动“农创客培育工程”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在资金、场地、人才等方面对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让具备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各类返乡入乡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为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