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化思考

  农村集体资产是集体成员辛勤劳动,不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严格集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近年来,X区委区政府借助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各类数据,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若干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壮大集体经济。笔者从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录入的数据着手,运用X省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微信小程序,通过对全区11个镇(街道)117个村的合同审查、以及入村实地走访、座谈,结合X区开展的集体经济收入核查通报数据整体分析,探索研究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家底不清、管理不规范、合同签订不完善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而对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一、X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情况

  X区地处X中部渭北高原南缘,2002年10月撤县设区,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道。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2.7441万,乡村人口18.0085万,辖8镇3个街道办事处,117个行政村、12个板块型社区。X是苹果、花椒、核桃、大樱桃、酿酒葡萄、中药材的优生区,是X省优质外销果、加工专用果、奶牛、肉牛、强筋小麦、饲料饲草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共核实经营性资产93651.8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8489.34万元;核查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100.55万亩,其中农用地77.88万亩,建设用地5.56万亩,未利用地17.11万亩。全区11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收入区间划分:全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0-5万元(含5万元)的村2个;5-10万元(含10万元)的村6个;10-50万元(含50万元)的村65个;50-100万元(含100万元)的村29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按收入来源划分:全区2022年全年村集体收入5152.82万元,其中:村级自有资产收入2559.08万元,占总收入的49%,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中心市场、门店房屋、空闲地租赁收入、公司管理费用(北街村)、集体土地流转费、村办企业分红等(玉门村);脱贫攻坚以来项目投入产生收入2593.74万元,占总收入的51%,收入来源主要是光伏收入1091.76万元、托管资金分红825.37万元、新资产租金381.8万元、自营收入244万元、其他50.71万元,分别占项目投入产生收入的42%、32%、15%、9%、2%。

  132个集体经济组织(村级117个、组级15个)共界定成员53982户176095人。117个会计核算单位,截至二0二二年底已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同时实现村级会计电算化。全区村级财务工作统一委托镇(街道)财政所代理记账,各村实行报账制度。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提高。一是没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三资”管理等规章制度。如,个别行政村工作中遇到经济事项仅凭惯例,支出带有随意性。二是现有制度的内容与本地实际存在差距,工作中出现了“有章无法遵循”的困境。如,城中村与传统农业村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范围和种类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差别,资产管理等制度在内容上没有因村而宜。

  (二)农村集体资产监督机制有待加强完善。监督机制的缺失表现在:一是群众监督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中的短板,村民参与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相关部门、村级组织等对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宣传不到位,村民没有充分行使其监督权。二是内部监督机构存在形式化现象。如,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机构在实际